首页 > 资讯 > 价格行情
深化改革突破瓶颈 国有粮企如何摆脱窘境
http://www.31spjx.com2015-02-12 10:24:31中国食品设备网

  2010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40家整合为22家。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扶风县等9个县区通过整合各保留了1家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本实现了“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经营模式;陈仓区、凤翔县、眉县和岐山县均由原来10多家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为2~4家,且均有2家以上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

  改革提高粮企竞争力

  近年来,该市国有粮食企业坚持以优势骨干库站为主体、以基层购销网络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积极整合库站资源,推进购销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了资产优化组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眉县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将伟立面粉公司与眉县粮食中心库资产进行优化整合,彻底解决了伟立面粉公司的遗留问题,也为中心库建设筹措了资金。

  结合企业债务化解和重组改制实际,积极协调争取县区政府支持,推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由划拨变更为出让的土地变性工作。全市目前已有5县区18宗42.58万平方米土地实现变性,占全市库站土地面积的31%。岐山县通过土地变性,对原凤鸣粮站退城进郊,整体出让筹集资金960万元,同时争取国家发改委仓储建设资金500万元,实施了鲁班桥粮食储备中心库建设项目。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实行“一县一企”,发挥县区中心库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地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眉县粮食局采取借势发展、借力发展、借机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企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3000万元,并充分发挥果业大县优势,将闲置资产招商引资改造发展果品储藏业,提升了企业资产租赁收入。扶风县粮食收储中心借绛帐街道总体改造的有利时机,对绛帐收储库临街面进行了综合开发,共为企业带来纯收益400多万元。

  “四化”误区下的“三不分”

  2004年粮改以来,虽然企业已经改制,但企业领导和职工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四化”误区:一是职工身份“国有化”;二是企业负责人“官员化”;三是改制后“老人”费用负担“企业化”;四是企业经营模式“政策化”。

  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政策性很强,要求地方政府要担当粮改的责任,切实履行好职责,但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履职上的越位,存在“三不分”现象:一是政企不分,粮改后政府仍然有包办企业的行为;二是事企不分,县区粮食局事业单位编制的企业管理人员,实质在行政岗位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干部与职工岗位不分,县区普遍没有应职定编,应事设岗,应岗定人,存在行政人员与企业职工混岗现象。

  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粮食企业改革在推进上存在“五难”现象:

  一是观念转变难。国有粮食企业干部职工由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变难度还相当大,有依赖思想,参与改革无热情,经营缺乏主动性。

  二是政策落实难。受地方财力限制,近年出台的相关粮食流通地方配套资金均未落实,有等待思想,缺乏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土地变性难。企业土地面积大,由划拨变更出让所需资金数额大,企业无力筹措,有观望思想,产权制度改革缺乏紧迫性。

  四是改革融资难,粮改需要一批资金来解决现实问题,地方尚无明确的信贷政策,使企业改革无资金来源,有为难思想,改革缺乏动力。

  五是效益提升难。粮食经营毛利收入十分微薄,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加之收购资金规模小,其他渠道筹资成本大,企业商品粮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企业经营艰难,有松劲思想,扭亏增盈缺乏后劲,改革意识不强。

  突破瓶颈是关键

  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解决制约企业改革瓶颈是关键。

  产权制度改革中,土地变性工作要依靠政府支持,争取政府将土地变性收益专款专用,支持粮食事业发展。需要变性多少土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企业发展布局和资金状况而定,不可贪大求多。

  处理政府与企业关系上,执行企业组建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行使市场主体权利。

  粮改遗留“老人”供养问题,要落实政策,完善地方财政供养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争取落实国家扶持粮食流通发展的财政政策。要全力落实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粮油生产大县财政奖励20%用于粮食流通实业发展的政策,危仓老库改造和中心库建设地方落实配套资金的政策。

  深化粮食企业改革要解决资产重组资金问题,主动争取地方农发行对企业改制的资金扶持。

文章关键字: